孩子出現自殘,起因有很多種
可能是心理上的因素
可能是感官輸入與調節的問題
也有可能是認知缺乏導致
還有可能是為了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力
甚至是為了獲得某個目的所採取的手段
在臨床處理中,不管原因是哪一種
我通常會先區分成是真自殘、還是假自殘
先來說說假自殘
「老師,我要撞頭」孩子一副氣呼呼地說著
「好!」治療師簡潔有力回應著,順便雙眼充滿著期待性
孩子聽完之後,二話不說的就往背面撞了上去,悶著一聲”碰”
治療師仍然注視著孩子,雙眼中似乎露出期待著孩子下一場的…表演
孩子在治療師注視的雙眼下,顯得有些彆扭
「老師,我要撞頭」孩子仍然一副氣呼呼地模樣
「好!」治療師再次簡單明確的回應孩子
孩子顯得有些遲疑,有些搖擺不定,是要撞背後的牆還是地上的地板呢?
孩子最終選擇了地上的地板,又是悶著一聲”碰”
治療師不禁笑了出來,心裡想著「你給我來這招」
「痛不痛啊?還要撞嗎?」
「要!我要撞頭!」孩子再次顯現出堅定的態勢
看到孩子堅定的模樣,治療師心裡想著「等一下,看我怎麼收拾你」
「要撞頭,那要撞什麼顏色的?」
「我,我,我要撞綠色的」孩子一臉疑惑又帶點不想妥協的態度看著治療師
治療師一聲「好!」
孩子坐在椅子上,下腰一個動作就往地板用力一撞,再次發出悶著一聲"碰"
「那你還要撞什麼顏色?」治療師一臉尊重帶點高傲的姿態詢問著
「我要撞黃色的」孩子收起疑惑的表情,再次呈現氣呼呼的態度回答著
孩子坐在椅子上,身體往後擺,悶著一聲"碰",後腦杓貼進背後的牆壁上
「那還要撞嗎?」治療師假裝關心的樣子
「要,我要撞頭!」孩子非常的堅定
「那麼要撞什麼顏色呢?撞白色好了」治療師露出詭異的笑容
「白色!?」孩子顯現出不知所措,左右搜尋著可以撞擊的白色位置
孩子站了起來,身體微微側身,頭慢慢的往背後白色牆壁靠近
"叩"著一聲,發出小小的聲響
治療師見狀,作勢要向前幫助孩子的動作「要撞就要撞大聲一點,我幫你撞」
孩子急著雙手向前阻擋,大大的雙眼直愣愣注視著治療師
「再撞一次白色」治療師故作輕鬆的說著
「不要,我要撞綠色的」
「不行,要撞白色的」
「那我要撞黃色的」孩子不干示弱地與治療師討價了起來
治療師搖搖頭「不~行~,你現在只能撞白色或是黑色」
「黑色?」孩子一臉疑惑的表情
治療師拿出一塊薄薄的黑色布巾,覆蓋在白色的牆壁上
孩子看看覆蓋牆壁上的黑色布巾,又轉頭看看治療師
「不可以撞頭!小朋友不可以撞頭!」孩子收起生氣的情緒,一副正經的模樣
「可以啦!這裡可以讓你撞,真的,你趕快撞」治療師乞求的雙眼加上懇求的口吻
「不可以撞頭!小朋友不可以撞頭!我要坐椅子」孩子一手抓著椅子,一手擋住治療師的靠近
「那請問你現在到底要做什麼?」治療師堅定的問著孩子
「我要坐椅子上課」孩子擔心的雙眼看著治療師
「你會不會太會選了,一下選擇撞地板綠色的軟墊,一下選擇撞牆壁上包覆的黃色泡棉,下次要撞就撞白色的」
遇到假自殘的孩子
孩子大多的原因是為了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力或者是要達成某個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我的作法是
經過觀察確定緣由之後
我會順著孩子的方式陪他好好地演這場戲
然後再找機會慢慢教導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
若是是真自殘的孩子怎麼辦呢?
我會選擇……投降
先圍堵孩子的自殘,預防與保護孩子進一步的傷害
因為真自殘的原因會與心理層面、感官知覺、認知功能有很大的相關性
這不是一時半刻可以簡單處裡得好
所以需要好好地思量與擬定每一個小步驟
避免孩子陷入真自殘的惡性循環裡